![]()
斗茶大會上的茶藝表演
![]()
斗茶品比賽現場
![]()
斗茶前先行茶禮 杭州網訊 斗茶,唐稱“茗戰”,宋呼“斗茶”,古時是每年新茶制成后,茶農、茶人們比新茶優劣的一項茶事活動。10月25日上午,數百名茶藝高手和愛茶人士紛紛匯聚武林(杭州),展開了第四屆全國武林斗茶大會。 第四屆全國武林斗茶大會暨首屆中華茶奧會在杭州茶都名園舉行,大會包括了五個類別的斗茶項目以及茶葉拍賣會、茶奧會論壇等內容。 據了解,此次來自浙江、山東、遼寧、福建、新疆、河北臺灣等22各省(市)自治區及德國、加拿大的共456名茶屆英豪紛紛匯聚“武林”。為了確保比賽的公正和高水平,有著70名幾十年品茶經驗的裁判員以及53名來自北京大學茶產業研究中心的茶屆精英也來到現場。 綠茶、紅茶、生普洱、熟普洱、烏龍茶、白茶、黃茶、茯磚、藏茶一字排開,選手們各個摩拳擦掌一場沒有硝煙的隔空對話在陣陣茶香中拉開帷幕。
![]()
沏泡茶比試現場
![]()
第一位勝出的選手戴小潔 同樣的器皿和茶葉 比試的就是真功夫 斗沏泡茶能力是當天參賽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比賽類別,共吸引了175名選手參賽,三人一組,每組根據兩位評委的三次品嘗茶湯后給出分數,平均分最高的選手晉級下一輪。 斗茶的比試,相互既沒有交流又沒有接觸,就好像兩位功夫高手的隔空出招。雖然評委品到都是碗中香,水中味,但從斗茶前行茶禮的姿勢到比試時的手勢手法,腕轉沖沸間任何意一絲的輕重緩急都體現了茶藝者的功力和水平。 聽起來評委只根據茶湯的滋味、湯色、香味打分,但這三次沖泡可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加三次熱水那么簡單。 “使用一樣的器皿、茶和水,但是水溫,沖泡時間,沖泡技巧,茶葉的投量上完全可以看出每個選手的水平高低。”杭州西湖本山龍井茶葉博物館館長倪建財說。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川紅擂臺爆發出了一陣掌聲和喝彩聲,年輕的金華姑娘戴小潔以出眾的沖泡技藝戰勝其他兩位選手,第一個成功晉級復賽。這也讓一旁的評委忍不住直夸:“這個姑娘基本功很好,很有潛力!”。
仿宋斗茶比賽現場 斗茶咱就用古人的方式一決高下 除了斗沏泡能力的比試外,仿宋斗茶的舞臺邊也圍滿了觀眾。伴隨著陣陣古琴聲,四個身著古典漢服的選手,互相行禮后坐落桌前,全神貫注的碾磨起自己的茶葉。 其實仿宋斗茶,斗的就是抹茶的技藝,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這起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的抹茶,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更不用說早明朝才興起的沏泡茶了。而現在我們提到的抹茶味兒的零食喝飲料其實早在宋朝就已經是漢族人國民飲品了。 和沏泡茶略有不同的是,仿宋斗茶除了比試湯色、味道外還非常看重抹茶的泡沫,品嘗的時候能夠聞到濃郁的茶葉香味,舌尖的味蕾也會有淡淡的海苔味和微微的苦澀感。
![]()
茶湯對茶樣比賽現場 斗茶品亮家底 鑒茶湯拼閱歷 茶對于茶藝師就好像劍對于劍客,在斗茶品的舞臺上,選手就可以亮出自己的家底,這茶葉的品質有多重要,那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比賽也是根據茶葉類別的不同分擂臺進行,不然頂級龍井和頂級普洱的對決自然也就像屠龍刀碰上倚天劍一樣難分高下。 如果說斗茶品考驗的是評委的鑒別閱歷,那斗鑒別茶湯能力和斗茶湯對茶樣的比賽就考驗選手對茶葉的了解程度和閱歷了,看著現場五花八門十幾種茶湯原料,估計每一次選手的精準判斷都會讓觀眾在心里暗暗叫絕。 據了解,本次斗茶大會根據五大類的比賽項目,將角逐出12個金獎、28個銀獎和48個優秀獎。金獎將獲得“仿宋斗茶等類別金獎”獎牌(15克純金)獎勵,銀獎獲得“仿宋斗茶等類別銀獎”獎牌(純銀)獎勵,優秀獎將獲得獎牌獎勵。獲勝選手還將分別獲得證書和各贊助單位茶品獎勵。 |
來源:杭州網 作者:見習記者 都嘯天 編輯:徐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