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營銷幾乎空白
本月27日在我縣武康千秋廣場舉行的武林斗茶第一屆德清會暨茶文化“四進”活動,既是省內(nèi)外各路茶企爭奇斗艷的好舞臺,也是我縣茶企對照外地優(yōu)秀茶企查漏補缺的好機會。那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不足呢?
記者看到來自安吉的一家白茶茶企——安吉回道茶業(yè)有限公司的攤位。這家茶企亮出的旗幡廣告上,印著自己公司的網(wǎng)址。公司銷售經(jīng)理蔣塵和店員張小玉發(fā)過來的名片上,也都印著網(wǎng)址和淘寶店二維碼。張小玉是嫁到安吉的德清乾元人,她介紹說,如果在網(wǎng)上成為會員,訂購的茶葉價格可以比公開明示的全國統(tǒng)一價便宜將近一半,非常實惠。
在龍泉昴山茶莊的攤位上,記者同樣得到了茶莊銷售工作人員的名片,上面除了有二維碼標識外,還有新浪微博。曾獲得武林斗茶會品茶冠軍的麗水尹雋茶道工作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QQ長年在線銷售茶葉,而且作為國家高級茶藝技師(國家一級)、國家級茶藝競賽裁判員的工作室負責人尹雋,已經(jīng)著書《工商MPA禮儀》和《綠谷茶藝薈萃》,傳播她的茶藝文化。
而且,在這些外地茶企與茶商的攤位前,記者看到的,是有著明顯統(tǒng)一的服飾配備,每家茶企與茶商的茶藝師專用服飾,帶有鮮明的本單位特色,有唐裝,有漢服,有宋服,有旗袍。
反觀本地茶企的攤位,電商營銷幾成空白。我縣近十家參會的茶企,記者發(fā)現(xiàn)只有兩家茶企的攤位和茶企介紹畫冊上印著二維碼,其它茶企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冊頁,只含有名稱、地址、電話等簡單介紹。茶企的茶藝師也基本上由茶企自家的“屋里人”充當,除兩三家有自己穿專用服飾的專業(yè)茶藝表演師外,其它絕大多數(shù)茶企攤位前坐著的茶藝師都穿著自己平時的便服沖沏茶。來自三合鄉(xiāng)上楊村的兩支烘豆茶PK隊伍中,其中一隊是村民王永梅,身著傳統(tǒng)的民族青花服飾,博得了杭州茶樓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陳珂的贊許。
另外,在茶葉的包裝上,安吉茶企也給我們以啟示。安吉回道茶葉的包裝非常有創(chuàng)意,它外包裝是一個書卷的方式,將兩桶牛皮紙盒茶葉卷在一個書卷內(nèi),書卷是用薄薄的木皮做的。“這樣既環(huán)保、安全,又很輕,體積小,方便攜帶。”張小玉說。而我縣的茶葉包裝樣式,與十年前沒有多大變化,都是錫袋加硬紙盒外加方正的禮盒。
圖為安吉茶企的書卷茶香包裝
編輯點評
“斗茶”并非全是“比優(yōu)”
武林斗茶,人們習慣上會把它理解成“比優(yōu)”大賽,前天的斗茶中,德清茶企獲得好成績,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但如果我們逆向思維一下,斗茶變成“挑剌”大賽,那么德清茶企是否也會“金”榜題名?如果下一回武林斗茶,斗一回電商營銷,那么德清茶企極有可能敗下陣來。
現(xiàn)在的商業(yè)模式,基本是50后、60后、70后打造出來的天下,他們在這種模式中積累了相當?shù)慕?jīng)驗,但80后、90后已“基本不吃這一套”,他們更喜歡網(wǎng)絡營銷,如果德清的茶企不注重電商營銷,那么,即便今天的茶葉品味再高,明天的市場也會萎縮。因此,“促電商創(chuàng)新業(yè)”不僅僅在其它行業(yè)急需行動,在德清茶企中同樣也已時不我待。